上一页|1|
/1页

主题:写在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开园倒计时100天之际

发表于2013-01-21

锦州世博园的建设,被人称为“第二个辽沈战役”。锦州世博园的建设者们攻艰克难,愈挫弥坚,将一个只有虾池滩涂的“沧海”神奇般地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桑田”。这段时间,仅用了420天。

书写“海”的文章

作为首个在海上举办的园林博览盛会,锦州世博园力图将“海”作为展园的最大特色。与以往世界园林博览会利用现有公园、山林地等既有场所建园不同,锦州世博园是在闲置的盐碱滩地、废弃的养虾池上通过人工填土建成的。

2011年3月,锦州世园的建设者填下了园区建设的第一方土。据了解,整个园区内海域部分3.7公里,填方的厚度多在5米以上,最厚处达到17米。

锦州世博园筹备建设指挥部宣传策划部副部长王印这样形容填到海里的土方量:摆成5米宽、7米高的立方体,能从沈阳一直通到北京。如今在园区内依稀也能找到填海造地之前那些原有的鱼塘、虾池的影子,不过它们已经被“轻微”改造成具有渔家风情的怀旧展区,与现代园林相比,原生态的海边渔村景观别有一番风味。

6米高的门楼、深邃的门廓、两只令人敬畏的人面神兽,还未靠近,一种浓郁的异域风景就已扑面而来。在锦州世博园,这个占据IFLA展园一隅的“波斯古典园林”,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将中轴线、长形水池和神话雕塑等元素完美结合,传达了波斯文化典雅庄重的气质。

在一年多以前,这个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的“波斯古典园林”的原址,还是一大片废弃的盐碱滩涂。其实,不止是“波斯古典园林”,一年半前的整个锦州世博园的原址也都是如此。然而,在建设者们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奋战中,盐碱滩涂变了模样,换了新颜。现如今,锦州世博园雏形已现,一个个精美园林、一片片茵茵草地、一道道亮丽风景,这个被称为“海上世博园”、占地7平方公里的大园林已经开始令人叫绝和称奇。

见证“海”的奇迹

世博园景观绿化部负责人刘玉兰见证了园区从寸草不生到树木繁茂的过程。她告诉记者,从2011年9月开始,世博园内一共种植了188个品种总计13万棵树,成活率在95%以上。到开园之时,还会有超过200种花卉同时绽放。刘玉兰说,树木花卉的成活得益于“微地形”的营造。她表示,园区建设者在平坦的地面上塑造起伏错落的地势,迎风坡上种植抵抗海风侵蚀的树种,谷地种花,保证了生物多样性,也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今年4月份左右,还将有超过1000万盆花卉“进驻”园区。

这个园区的建设,承载着辽西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实现地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有机融合。开放、包容的思想在这里升华,科技、艺术的成果在这里交流。100天后,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无疑将成为各方人士欢聚一堂的国际交流平台。

上一页|1|
/1页